当"做父母"成为一种成功学
【阅读提示】79.3%受访者赞成叫停家长为孩子作业签字的做法
光明网评论员:中国的父母,大概从备孕开始,就“跋涉”在各种互相矛盾的教育理念的训导中。
有专家告诉你要尊重孩子自由天性,有“成功父母”说要尽早培养孩子对规矩的自觉。
有观点言之凿凿,父母要时时自省、先于孩子成长,有教育评论者反驳说,苛求给孩子做完美向导,这都是病,得治。
最近的消息也是如此。据悉,杭州、广东的一些地区开始了“星级家长执照”和让家长“持证上岗”的探索,要求家长“明责任、常陪伴”,得到了一些声音的好评。而今天(11月2日)的另一个新闻显示,金华一小学发出公约,叫停家长检查作业,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称,79.3%受访者赞成。
要求家长“明责任、常陪伴”,当然不完全等同于“检查作业”“作业签字”,但明显内含着强化家校共育的趋势;叫停检查作业肯定不是要减少父母的教育参与度,但至少表达了很多父母对“担子过重”“任务过多”的长久不满。这二者各自都受到了舆论的好评,都各自有理,如同在对家长说:总之是辩证法,你自己把握吧。
教育理念,需要人类向下一代抽象出全部生存价值,因而是集中呈现既往价值信条冲突的场域。而在中国社会,“时空压缩”式发展所产生的价值观不稳定,又加重了这个场域中的浑浊。正是在上述各种互相冲突的观念功伐中,实用主义观念因其易得性和有用性,渐渐成为主流,“如何做父母”越来越像一种成功学命题。
比如,倡导尊重孩子自由的文章,并不是要确认“自由”是人的第一价值,而是要强调,自由环境多么有助于产生天才,多么有助于孩子get多项技能。长篇大论说要给儿童尽早立规矩,以便其形成严格自律的所谓“成功父母”,也不是要“迂腐”地阐述人己关系、人在社会中的自我认知,而是要展示这样的孩子能更快更早的跑到某一成功点。总之,无论是强调自由还是自律,文章最终都会在“上哈佛”“上耶鲁”的结果上完成合流。
成功学几十年前开始在中国社会风靡,现在开始向下一代传递,不但潜在影响了“下一代”的人生观,而且进一步完成了“这一代”在“做父母”上的规训。它表达的内容是:阶层就是秩序,一个社会只有普通人和“人上人”的分别,却无“个性”和“活法”的差异;它传递的理念是:成功是一种产品,是可以批量的、可以复制的,是技能训练、是捷径寻找、是各种可量化的标准的实现。所以,父母和孩子都要经过一些手段的反复训练,最终达到人上人(名校、名企、高收入、高阶层)的效果后,双双被“成功”加冕。
是尊重天性还是尽早立规,是经过学校训练“持证上岗”还是减少作业参与度,以及更多的流行育儿观,貌似理念不同,但大概都要服从这个成功框架,最终也是以能否取得(趋向)上述意义上的成功为标准,而被取舍。也许,恰恰是因为在一个庞大的转型社会中,在一个机会有限、但规则不确定的社会生态下,功利性成功和实用主义的手段才如此贴合现实,能充分展现出“赢者通吃”规则的成功者角色才显得如此诱人,“做父母”才如此需要成功学的加持。只不过,当做父母也要依照成功学路径演进,下一代能够够得着的“成功”,就已经非常有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