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师生"云开学" 上好在线开学"第一课"
打开电脑,宅在家一样上课学习;利用系统功能,不同空间也能一起抢答问题;作业拍照上传,老师在线上批阅反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响应教育部号召,纷纷延期开学,进行线上复课。
教学阵地从线下转移线上,既是非常时期的应急之举,也是在线教育的一次“大练兵”。在此过程中,在线教育展现了“互联网+教育”的种种优势,但同时也暴露了不少短板。习惯于传统课堂的师生以及家长,在经历短暂适应期后,对在线教育有疑虑,有认同,更有深思。
当下,各方如何上好在线开学“第一课”?未来,在线教育又该如何补齐短板,发挥更大作用?
停课不停学,在线课程怎么上?
“本来以为线上听课会很无聊,但上过课之后是另一番感觉!”
打开电脑、启动软件、截屏签到……2月23日一早,河北省燕山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尚琳琳在天津的家中开始了网络复课第一天。
“大家都得上线听课啊!小杨还没上线,谁能联系到他,赶快喊一下……”从电脑另一端传来了老师的讲话声。尚琳琳介绍,考虑到不同课程内容的特点,除英语课是录播课外,其他专业课都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
令人好奇的是,课程究竟如何从学校教室挪到“直播间”?
“我们上直播课主要用QQ聊天软件,有连麦、分享屏幕、共同视频等功能,很方便!”尚琳琳说。
打开课程直播界面,记者看到,教学课件占据大半个屏幕,同学们的头像框紧贴在屏幕边缘,耳机里响起老师授课的声音。遇到大家不懂的名词,老师随时找出相关链接发到群里;同学回答问题,其他人会通过发弹幕的形式共同探讨。有时,老师还会幽默地提醒准备发言的同学:“来,打开视频,露个脸儿!”
直播课新鲜生动,录播课则“暗藏玄机”。
“在‘超星学习通’软件上,每节录播课就像一篇微信推文,需要点击进去,然后按部就班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尚琳琳告诉记者,为保证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知识,除观看课程视频外,每节课还设置了很多问答题,既有单项、多项选择题,也有不少开放性的拓展题。
如果学生观看录播课“走马观花”、敷衍了事怎么办?“每完成一个课时,旁边的小圆圈会由橘色变成绿色。”尚琳琳指着录播课的软件界面告诉记者。
除此之外,软件中还有一个名为“反刍比”的指标。如果加速观看课程,反刍比无法达到100%;正常速度播放、反复观看,反刍比就能达到甚至超过100%。尚琳琳说:“这是一个外在约束,让大家按时、不加速地把视频看完。”
教室在“云端”,同学们课上积极性怎么样?
“如果你即将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你应该肩负起什么样的责任?”在讨论课的微信群里,老师抛出了本节课要讨论的问题。群内立马热议起来:“我们要苦练基本功,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也要讲究方式方法”“可以尝试在教学课件里插入短视频,增加课堂趣味性”……
“有一种竞赛答题的感觉,大家都希望自己说得多、说得好,能够被老师注意到。”尚琳琳谈起线上师生互动的体会,“大家反而变得更踊跃了!”
“在我主讲的线上课程中,学生们参与互动的意愿比平时强烈很多。”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蔡海龙近期也在线上为同学们授课。他认为,高等教育更强调学生自我学习、深入阅读的能力。因此,相较于中小学而言,高校学生对在线教育接受度更高。
蔡海龙指出,在线教育具有便捷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一方面,“在线教育不受时空限制,可随时随地学”;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老师变“主播”,能否适应新角色?
建立师生群,了解同学基本情况;召开网络家长会,告知线上复课相关事宜;参加视频会议,讨论如何把线上复课的方案做细做实……
为保证所有同学“一个都不能少”地按时复课,在河北石家庄某中学担任初一班主任的林老师一大早就开始忙碌起来。
对于林老师和同事们来说,选用哪种软件授课成了前期准备的重中之重。
“能够共享屏幕,方便教师授课;每个班级四五十人,软件必须全部容纳;中学生自制力不足,需要时刻监督;教学不能‘满堂灌’,软件要有互动功能……”林老师掰着手指,细数起选择授课软件的条条标准。
经过反复尝试和讨论,学校最终敲定了方案:通过一款名为“瞩目”的视频会议软件上直播课,QQ、微信等软件作为教学辅助工具。
对于大部分老师而言,线上授课还是第一次,需要从头学起。“每位老师都会在软件上反复模拟上课情形。”林老师说,“但正式上课时,突然面对一个班的学生,还是有些手忙脚乱。”
软件问题刚解决,新的难题又摆在林老师面前。“自己对着电脑一直讲,却得不到同学们面对面的实时反馈,这样下去可不行!”但如何改进教学方式才能让同学们动起来呢?
利用线上优势,林老师琢磨了不少办法。比如,通过成语接龙、诗词大会等寓教于乐的游戏,让同学们都参与进来;利用抽号器随机提问,让同学们注意力更集中;组织读书分享,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
有的老师利用互联网特点,创设了不少互动“新玩法”。比如,在QQ软件“群课堂”功能中,4名群成员可同时发言。有老师利用这一特点,新增竞答环节:老师提出问题,选择3名同学来抢答,课堂变得异彩纷呈。
中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弱,保证课堂纪律离不开外界监督。“课堂除了授课教师外,还配有一名值班教师。”林老师介绍,“值班教师通过电脑窗口观察每一位同学的上课状态,监督是否有人不认真听课,同时做好记录。”
为保障线上学习效果,授课内容要随之调整。面对这种新的教育形式,老师们会重新编排教材内容。比如,像长篇阅读、现代文理解等内容,大多主张留在学校课堂上讲,直播课主要讲一些相对基础、易于接受的内容。
林老师在直播课堂适应新角色的同时,在天津某中学教授《道德与法制》课程的郑老师正探索录播课的“门道”。
“为保护学生视力,每节录播课只有20分钟,内容一定得是精华!”郑老师表示,不仅要精准提炼知识点,素材选取、内容拓展都要把握好火候。这给郑老师带来不小挑战。“平时准备一节课大概需要1至2天,线上课程却要花5天左右。”
课程干货满满,但如何保证同学们按时收听?老师们为此采取了不少办法:课前要求每位同学在群内报到,如果发现有没上线的,就及时联系家长;课后在群内随机提问,检查知识掌握情况。同时,单独组建答疑群,随时为同学答疑解惑。
录播课未来可以作为中小学教学的有益补充。对于中小学生而言,由于接受知识能力有限,无法消化一节课的全部内容。“录播课知识浓度高,可以反复观看、不断强化,有利于学生吸收并掌握知识。”郑老师说。
教育+网络,面临挑战有哪些?
满足学习需求的同时,一些地方的在线教育却在实践中“走形”“变样”,引发不少担忧。
——一边打卡网课,一边玩起手游。
防疫期间,线上复课在各地陆续启动,青少年可以“名正言顺”地与电子“三件套”(手机、电脑和平板)接触。不少学生经受不住“诱惑”,手一滑就切换到游戏界面。比如,有的鼓捣出分屏模式,表面在看网课,注意力却早已被网络剧吸引;有的匆匆忙忙提交课堂作业,剩下时间偷摸玩起了手机游戏……
——既要帮忙打卡,又要全程监督,不少家长叫苦不迭。
上课要打卡、朗诵要录视频、提交作业要拍照、群内消息要及时回复……陕西西安的一位家长周女士告诉记者,每门课都有不同的软件要下载,同一门课还有不同的交作业方式。“家长要全程监督,一整天都得陪着!”
——有的抱怨课程太简单,有的认为内容太难懂,统一化网课如何适应个体学习节奏成难题。
北京某中学的徐同学曾在国家级数学竞赛上拿过一等奖,“背景音”里老师讲的例题对他来说是小菜一碟。“不开新课,内容简单,听着没意思。”徐同学说。同班的彭同学却拿着讲义“云里雾里”,一个步骤没听懂,后面全都不明白,课后还要找数学课代表徐同学请教。
——老师卖力上课,学生“作屏上观”,教学质量亟待保障。
“在线下,通过学生的眼神、表情,就能看出他有没有听懂、感不感兴趣。”郑老师说,“但在线上很难确定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这个知识点。”在北京某中学任教的王老师也指出:“有的学生交作业应付了事,甚至直接上传和其他同学一样的作业照片。”
小林老师对此有同样感受。“线上不可能关注到每一名学生的学习状态,难免会有人不听。”从目前的授课经验看,线上课堂的知识容量还是比实体课堂少,而且“一直盯着电脑看,学生也会疲倦”。
——网络不畅、缺乏设备,“寒门学子”难享在线教育红利。
有的地方AI技术、智慧课堂齐上阵,有的同学却还要翻山越岭找信号、蹲在室外蹭网络。为此,不少部门纷纷行动起来。比如,工信部鼓励电信企业向贫困家庭学生推出特惠流量包;中国教育电视台第四频道通过直播卫星向全国用户传授课程学习资源,覆盖至偏远贫困地区。
蔡海龙认为,地方和学校应为“寒门学子”准备特别预案,通过邮寄等方式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学习资料和设备。同时,平台也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通过提供更优质产品和服务,赢得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在线教育的未来已来。”中国政法大学教务处处长卢春龙表示,随着人工智能、5G时代的到来,在线教育正逐渐普及并深刻影响着传统教学方式。他指出,在线教育的兴起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相关工作者需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利用技术手段重塑教学过程、完善教学环节,实现信息化手段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姜忠奇 王晶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