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诚信教育 > 正文

“网络教学”推动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日期:2020/5/4 16:47:34 点击:

站在新时代的历史方位,聚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必须主动适应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大势,积极运用网络平台进行线上教学,充分发挥其信息资源共享、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多样、教学过程互动性强等优势,以“网络教学”为着力点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内涵式发展。

坚持内容为王,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一方面,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聚焦教学内容,历经精心挑选、精致安排、精巧传递等工序,呈现思政课大餐。诸如上海交通大学利用战“疫”契机,深化教学内容的内涵性与时代性,围绕“小我”与“大我”相统一开展线上主题教育,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能够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如东南大学“信仰公开课——战‘疫’云讲演”让学生与武汉金银潭医院的医护人员连线互动,让他们更加深刻体悟信仰的力量。如中央财经大学构筑“小马乐道”微信公众号,围绕时政热点发布学生创作成果,满足学生的思想渴求。

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坚持内容为王,应正确处理两对关系。一方面,要将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并重。挖掘网络教学中的实践资源,注重实践教学内容的传授,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教学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将网络教学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坚持以教学内容为根基,运用网络教学将课程内容以多样的形式呈现在大学生面前,做到守正创新,万变不离其宗。

突破时空限制,构建即时便捷的特色课堂

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时间和空间的约束,具有时间自由性和空间灵活性特点,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构建即时便捷的特色课堂。首先,时间的自由性决定了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进行网络学习,使正确的价值观念时时浸润于学生心中。其次,空间的随意性决定学生可以自主选择空间进行网络学习。这能够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活性,突破校园围墙的限制,向更广泛的地区和群体辐射,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教学大格局。

2020年3月9日,教育部社科司与人民网联合组织“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邀请艾四林、秦宣、王炳林、冯秀军四位教授解读国家决策部署、分析制度优势、讲述感人故事,打造了一堂含金量高、获得感强、地域跨度大的思政课。复旦大学对“慕课”进行改造,利用“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平台,建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混合式大规模开放在线共享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拓展教学方法,增强线上线下的整体联动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面对面的讲授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为主,及时了解学生存在的真实问题,引导其明辨是非对错。网络教学的开展既能够将传统教学方法应用其中,也能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借助网络资源开展思政课教学。这对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来说发挥着重要的辅助作用。诸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从网络资源中找寻典型案例,采用典型案例教学法,以榜样的力量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提升。

如江西省教育厅建战“疫”案例“超市”,开设多个板块充实“货源”,征集相关视频、课件等,将丰富的案例和鲜活的素材运用于思政课网络教学,增强了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的温度和效度。

通过网络教学的开展,使得现场教学和“网络教学”相得益彰,最大限度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树人育人的作用。如北京科技大学“形势与政策”课线上开展视频教学,线下学习,师生线上线下良性互动,并举办多样实践活动,其中“中国精神寻访”“求是观察”已经打造为品牌活动,切实提升了思政课的实效性。

贴近学生群体,满足知识获取的个性需要

新时代青年学生是网络的原住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抢占网络阵地,从学生的特点入手,以网络教学的专题化、趣味化、互动化等为手段,贴近大学生群体,满足其个性需要,对其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

荀子有云,“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要善于收集、整理大学生的思想需求和行动倾向,进行课程资源配置,最大化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化需要。同时分众归类,实施动态分层教学模式,在不同阶段设定有弹性的教学目标,促使其产生学习的内部动力,引导其提升思想政治素养,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中国教育报》2020年05月02日第3版

CopyRight 2002-2015 诚信网、聊城市诚信建设促进会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聊城东昌东路159号 电话: 0635-8305688 鲁ICP备16017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