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诚信教育 > 正文

“注水简历”是诚信教育之痛

日期:2016/6/6 9:50:09 点击:

□ 刘梦雨

    

在众多校园招聘会上,为了争取就业机会,一些毕业生故意夸大简历信息,给简历“注水”。颇有“自己提拔自己”的意思,本来是学生会干事,却在简历中写成学生会主席;有些“自己发展自己”,简历中“团员”改成“党员”;有些更“无中生有”编造“实习经历”,煞费苦心的去包装自己的职位、工作内容、业绩等。

    

简历,顾名思义,就是自己简单的介绍,讲究的是实实在在,主要关键的核心是要真实。一份好的简历,不仅要彰显现实表现,更是人品的体现。在就业压力日趋增大的背景之下,一些高校毕业生为了博得用人单位的关注,频频的在简历上“做文章”。

    

《焦作日报》发表评论认为,虽然当下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大的困境,但简历造假害人害己,有失诚信。造假者之所以有恃无恐,是因为认定用人单位在筛选众多简历时不可能有精力一一核实。即使用人单位发现了简历中的“水分”,对于造假者来说无非意味着应聘失败,大不了再换一家单位应聘,却给用人单位带来了人力和金钱上的浪费,对其他应聘者也很不公平。

    

荆楚网评论称,一旦简历注了水,那么求职者本身的诚信也就打了折。对于高校毕业生来说,与其幻想着通过简历“注水”来获取工作机会,倒不如通过平日里踏踏实实的努力来为简历增添光彩。

    

除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之外,“注水简历”的盛行还与高校诚信教育机制的缺乏有关。时下很多高校片面追求就业率,对学生求职简历的真实性无暇关注,一些高校“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客观上也纵容了大学生简历“注水”的行为。

    

《民主与法制时报 》提出,“简历注水”不单单是大学生诚信缺失的问题。在人才供大于求的背景下,一些用人单位盲目要求与工作性质无关的条件,没有这证那证,连参与竞争的机会都没有。而用人单位为了节省工作量,也往往不要求学生出示相关获奖证明、工作鉴定等,这给部分大学生往简历“注水”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大学生抱怨说,如今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往往要求工作经验等硬性指标,而这又是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无法企及的。

    

根治“简历注水”,一方面固然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对求职简历把关、审核,同时加强学校与就业市场的双向沟通,公开共享求职者信息,规避学生造假的嫌疑,并及时曝光不诚信行为,在人才交流中心设立求职者“黑名单”制度,方便用人单位查询,以减少失信行为,从源头堵住简历“注水”。另一方面更需要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就业市场的双方都受到约束,既对学生造假取消一定资格,又对企业假招聘行为进行相应处罚,无论是求职者还是招聘方,只要存在造假行为都将直接影响其创业、贷款等实质性利益,使造假付出巨大社会、经济成本。这样才能在防止“简历注水”的同时,为“招而不聘”套上紧箍咒,从而促进全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充满公平正义的就业市场环境。

CopyRight 2002-2015 诚信网、聊城市诚信建设促进会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聊城东昌东路159号 电话: 0635-8305688 鲁ICP备16017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