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学生作业 要先保障教师教学自主权
有媒体援引教育部官方消息称,2021年春季学期,各地强化中小学学生作业管理,任课教师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对学生的反馈、讲解、答疑等工作,不得给家长布置或者变相布置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检查和批改作业。
去年年底,教育部关于坚决杜绝将学生作业变成家长作业的表态就曾引起社会热议。时隔不久再提加强学生作业管理,教育部对此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要切实做好这项工作,关键还是在于把教育教学事务交给教师,减少行政力量对教学事务的干扰,减轻教师身上的非教学工作压力和负担,让教师能遵循教育规律,全身心投入教书育人。
给学生布置作业,说到底是教育事务,理应由教师负责,包括设计个性化作业、批改作业、反馈讲解、答疑辅导等。但现实中却存在“一刀切”布置作业、增大作业量、把学生作业变为家长作业等问题,引起家长不满和舆论质疑。为何出现这种情况?究其根源,主要还是因为一些中小学围绕行政部门下达的办学指标办学,教师精力被很多非教学事务占用,于是也就产生了将本属于教育事务的学生作业批改任务转嫁给家长的现象。
做好作业设计和管理,要求学校重视校本教研工作,由本校老师结合本校学生具体情况开发、设计作业。在现实中,由于上级部门用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评价学校办学和教师教育教学,有的中小学并不重视校本教研,理由倒也“直白”:学生最终要考同一张试卷,提高成绩就得搞“题海战术”,“一刀切”多布置作业;搞作业创新,如果不能提高学生成绩,是白费工夫,还很有可能吃力不讨好。
注重设计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作业、综合性作业,当然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个性和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如果学校教育教学由教师主导,对教师教学能力的评价由专业同行进行,那么教师在这方面自主探索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自然会得到激励和提高,并获得认可。当前,不少地方偏行政而非专业同行主导,重结果评价、轻过程评价,自然将教师引导向围绕考试分数来展开教学的误区。
更重要的是,开展校本教研、进行个性化作业设计,需要教师投入很多精力。调查显示,我国八成以上教师认为工作压力很大,其中就包括不少的非教学任务。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一直推动“给教师减负”,但效果并不理想。教师承担沉重的非教学任务,大量挤占教师提高教学质量的时间和心力,这也是导致学生家长承担学生作业批改、校外辅导任务的重要原因。
如何保证教育教学自主权?按照相关文件的说法,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课堂教学改革主体作用,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大力精简、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专题教育活动,有效排除对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干扰。现在看来,这些要求仍具有很强针对性。总而言之,只有保证学校和教师教育教学自主权,才能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做好中小学学生作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