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和农信:为什么坚持扎根农村,为农民服务?
中国农村的社会结构像一个“橄榄球”。农村也有高收入人群,主要是当地的一些企业主或者大型的金融主体、大型合作社,他们就是“橄榄球”的顶端,这部分人数不多。他们有贷款需求的时候,当地各类银行会为他们提供服务。
主要服务对象:
中低收入群体
“橄榄球”的中间部分是农村中等收入群体,他们人数众多,人员庞杂,属于农村社会的中坚力量。而“橄榄球”的底部则是低收入群体,这其中包含国家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中80%丧失了劳动能力,是需要低保服务的。
中等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的交界处比较模糊,很多低收入家庭刚刚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了生活,步入中等收入群体的底端,但也许一次经营过程中资金周转不利,整个现金流就断了,一下子就回到了低收入群体。
中等收入群体底部和低收入群体的顶部,我们统称为“中低收入群体”,是中和农信主要服务的对象。
从2018年数据来看,中和农信贷款主体里,89%都是农户,100%的借贷形式都是无抵押贷款,女性客户占比较高,户均贷款余额在2.5万元左右,42%的用户贷款用途是发展种养殖业。
传统金融机构
为何不愿意服务这个群体
中和农信的客户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属于“征信白户”。这些人是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提供服务的群体,原因有三点:信息不对称、风险不对称、成本收入不匹配。
信息不对称:小农户本身经济活动比较少所以很少产生数据,比如银行流水等等,也没有互联网大数据作为支撑,所以传统金融机构对这部分农户完全不了解。
风险不对称:传统金融机构在发放贷款前会需要一些抵押物来降低风险,但是普通农户很难拿出传统金融机构“需要”的抵押物,他们手里的农作物、土房、农田,都不足以作为抵押物获得贷款。
成本和收入不匹配:做小农户的小额贷款成本很高,同样是一笔5万元贷款,除去成本,中和农信的收益只有传统金融机构的十分之一。成本高,收入少,这也是传统金融机构不愿意为这部分群体提供服务的原因。不过近几年,中和农信一直在进行比较大的调整和改变,希望能在提升效率的同时降低成本。
而中和农信所服务的对象正是这一部分无法从传统金融机构获得金融服务的小农户。
客户一个电话
开车500公里上门服务
在中和农信,客户一个电话,客户经理开车500公里也会上门服务,这么做虽然运营成本会增加,但是可以减少客户在借款过程中的隐性成本。现在,中和农信的客户经理每天都会做好行程规划,以村为单位完成工作,这个村有几户需要入户调查,几户需要办理放款手续,都一次性完成,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放款速度比较快
缩短到了1-2天
相比于传统金融机构,我们的放款速度比较快,一般符合条件的客户提交申请后3-5天钱就能到账,现在这个时间缩短到了1-2天。
近几年,中和农信在金融方面做了延展,借助蚂蚁金服的技术和数据支持,自主研发完成了线上授信产品——中和金服APP,在推广过程中,很多农户第一次深度了解了自己手中的智能手机,也第一次体验到数字金融的便利。现在,中和金服APP注册量已经超过49万,累计授信额度超过13亿。
开展业务的同时,中和农信还会给农村客户提供一些类似于小额保险、农业保险的咨询服务。在和客户交流过程中,中和农信发现,他们的保险意识普遍不高,意识不到保险的重要性,但是往往这部分人抵御风险的能力特别低。
中和农信已经发展了20多年,到今天依然扎根农村,为农民服务,未来这样的工作也会一直坚持下去,因为打通农村金融最后一百米,是中和农信不变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