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行业 > 正文

“十三五”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解读

日期:2020/10/16 15:40:05 点击:

中国卒中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暨天坛国际脑血管病会议2020(CSA & TISC 2020)于10月9日-10月11日采用线下+线上的会议形式召开。11日上午8点30分,“十三五”脑血管病临床研究解读论坛准时开始,多位“十三五”课题的课题负责人齐聚一堂,与现场及线上的研究者共同分享研究设计及研究进展,吸引了全国千余名研究者参加。小编甄选精彩内容与大家分享。

易损斑块的判断、药物控制及预后

(王拥军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王拥军教授从CHANCE治疗方案如何成为国际指南的发展历程展开,为听众娓娓道来抗血小板治疗领域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CHANCE研究的药物基因组结果也证实,58.8%患者携带CYP2C19LoF等位基因,这些患者采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双抗方案疗效有限。替格瑞洛-阿司匹林方案能否替代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方案,成为这些患者的最佳方案的答案将由CHANCE-2试验来揭晓。最后王拥军教授还介绍了CHANCE-2试验的研究设计及目前进度,有赖于全国研究者的支持,目前CHANCE-2试验进展顺利,截止今日,已经随机化3802例受试者。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CHANCE-2

科研历程及经验分享

(常立国教授 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

常立国教授首先祝贺CHANCE-2项目组在王拥军教授领导下取得的重大成绩,向听众介绍了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及神经内科11个病区,详细回顾了本院开展CHANCE-2的历程,目前入组受试者185例,入组数量及质量均居全国第一。最后向大家介绍了入组及管理的经验心得,得到了听众的一致肯定与好评。

从最新视角聚焦缺血性卒中

的再通治疗

(王丽华教授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王教授回顾了缺血性卒中再通治疗的重要发展历程,并对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解析,包括EXTEND-IA TNK PART 2研究、DIRECT-MT研究、BASILAR研究等,同时带来2例特殊的取栓病例,结合病例讲解如何给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

数字化脑血流储备功能诊断评估

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杨弋教授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

该研究从设计之初就秉承解决脑血流储备功能相关的“理论机制-技术方法-软件转化-临床应用-产业推广”链条式科学问题的理念,各单位通力合作,全力推进项目进展:医疗单位负责理论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科研院所负责技术方法研发和软件转化;合作企业负责设备转化及推广。经过3年的努力,目前项目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3项;研发出新技术1项;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并开发出全球首个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无创实时评估设备,已获得中国CFDA认证、美国FDA认证和欧盟CE认证。该项目研究成果进一步完善了脑血管病患者储备功能评价体系,为患者个体化精准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为我国脑血管病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基于机器学习的脑血流自动

调节功能测量方法的技术突破

(刘嘉教授 清华大学)

本研究在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评价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采用数据驱动的模型将传统方法的准确率提高至93%,有望实现对个体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的评估。这是国际上,第一个建立在数据驱动模型基础上的脑血流自动调节评价方法;第一次突破90%的准确率;第一个中国人建立的脑血流自动调节评价方法;第一次有中国人建立的评价方法发表在该领域的权威期刊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Health and Informatics。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

数字化颅内动脉功能评估

(秦海强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目前中国缺血性卒中复发率高,复发后预后差。除了对目前各项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和调控外,评估侧支循环功能也可能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靶点。本研究采集磁共振原始数据,结合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模拟出全脑血管内压力、切应力等各项血液流体参数,为评估脑的侧支循环提供了定量指标。此方法无创、结果为定量指标,也可以用于长期随访观察。

脑血管病智能辅助诊疗技术

及决策平台建立及应用研究

(丁晶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本项目针对脑血管病神经功能损伤,基于智能化神经功能损伤评估方案,建立了一套智能化神经功能评估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端和数据处理端。在受试者的筛查中,验证智能系统的准确度高于二级医院专科医生和社区医院全科医生。本项目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前瞻性队列研究“智能化神经功能评估系统筛查脑血管病相关步态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可行性”,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牵头开展,在上海和贵州地区已招募60家分中心,目前已经入组28800例,共筛查出认知合并步态障碍4140例(14.71%)。后续研究正在进行中。

基于脑机接口技术康复训练

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上肢

运动功能的有效性研究

(孟霞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该研究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设计,评价基于脑机接口康复训练对患者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及脑功能影像的有效性评价,为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提供我国的临床研究证据。

脑血管病抗血小板治疗智能化

决策体系建立

(易应萍教授 南昌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为进一步明确CYP2C19基因多态性在脑卒中二级预防的影响,本研究开展一项多中心、单纯随机、前瞻性的随访研究,计划纳入6000例(随机、对照组比例为1:1)江西地区轻中型缺血性脑卒中/TIA患者。分析氯吡格雷抵抗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旨在明确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脑卒中的影响,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本项目同时建立了一种基于KPCA和多项式特征的脑卒中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模型,可实现患者卒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的智能化。

急性脑血管病神经保护治疗

(赵性泉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从脑卒中和神经保护的关系、神经保护的作用机制和神经保护剂的种类介绍起,拓展至目前指南对神经保护剂的推荐意见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指出脑血管病神经保护治疗任重而道远。对于卒中患者,应尽快开通闭塞血管(再通),尽快恢复血流(再灌注),以挽救缺血半暗带组织。

推进学科建设,打造国家神经

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分中心

(王宝军教授 包头市中心医院)

王教授首先阐述了临床研究的定义及研究现状;其次以包头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成长历程说明参加国家级科研项目的重要性及分享科室所取得的进步;最后提出了作为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内蒙古分中心(包头)的工作规划。

急性缺血性卒中降压治疗:CATIS-2

(张永红教授 苏州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

张永红教授概括介绍了CATIS研究的成果,阐述了CATIS-2研究的立意来源,并对CATIS-2研究方案、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解读。

缺血性脑卒中血压调控与预后

(彭延波教授 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

彭教授从多个角度阐述了血压波动的特点,以及不同时间的波动对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提出夜间血压变异对脑卒中预后影响较大。

合并血管狭窄的脑卒中血压管理

(王俊海教授 大同煤矿集团总医院)

王教授报告了脑卒中流行现状,以及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状况,着重介绍合并血管狭窄的脑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

(孟霞、牛思莹)

CopyRight 2002-2015 诚信网、聊城市诚信建设促进会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聊城东昌东路159号 电话: 0635-8305688 鲁ICP备16017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