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呼噜娃”,父母需警惕!
你的孩子睡觉时打鼾吗?“呼噜娃”真的睡得香吗?事实上孩子睡觉时应该是安静的,呼吸是均匀的。假如你的孩子平时睡觉不打鼾,仅在偶尔的情况下,如感冒以后或玩的特别累以后才打,且鼾声不大,仅在平卧时出现,侧卧时就消失,鼾声平稳、均匀,这是没有问题的。但若平时睡眠时有打鼾,鼾声很响,呼吸不均匀,鼾声时大时小,严重时还伴有呼吸暂停甚至憋醒现象,这就是病态。
打鼾时的呼噜声是怎样产生的呢?睡觉吸气和呼气时,上呼吸道的管腔是有变化的,吸气时上呼吸道的肌肉收缩,管腔扩张,扩大,呼气时肌肉松驰、管腔缩小,当气体通过狭窄的管腔时,松弛的粘膜发生振动,就产生呼噜声。 由于呼吸道不畅,吸入的氧气不足,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废气不能充分排出体外,这样就产生血液中氧气含量下降,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这不仅直接影响心脏和肺的功能,大脑处于慢性缺氧状态,孩子常表现出睡眠不踏实,常惊醒、躁动、惊动等;由于睡眠质量差,孩子白天发困,精神不佳;时间长了便会引起严重后果。
孩子打鼾的原因有哪些呢?一般来说,腺样体肥大是小儿最常见的阻塞性原因,肥胖是儿童鼾症的重要发病因素,颅面发育异常是儿童鼾症的危险因素,此外慢性鼻炎(感染性、过敏性)、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鼻息肉、后鼻孔闭锁及鼻腔肿物等引起的鼻腔与鼻咽部狭窄,扁桃体肥大、软腭肥厚、咽侧壁肥厚、舌根肥厚、舌根后缩引起的口咽部狭窄,以及颏舌肌、咽壁肌肉及软腭肌肉张力异常、全身肌张力减低等,均可引起儿童睡眠打鼾。
什么是腺样体呢?
腺样体又称咽扁桃体、增殖体,位于鼻咽顶壁和后壁的交界处,两侧咽隐窝之间,相当于蝶骨体和枕骨底部。在儿童出生后就存在,6-7岁最为显著,10岁以后逐渐萎缩,到成人则基本消失。由于鼻咽部及毗邻部位炎症反复刺激,或者腺样体自身发生病理性增生,且引起相应症状者称腺样体增殖或腺样体肥大。多发于3-5岁儿童。常与扁桃体肥大(慢性扁桃体炎)同时存在。
儿童鼾症有什么危害呢?
1.导致孩子生长缓慢 鼾症引起睡眠质量下降,势必使生长激素的释放减少,影响儿童的骨骼发育。
2.导致孩子智力发育落后 鼾症会使孩子在睡眠中严重缺氧,直接导致脑部发育的供氧不足,将影响到孩子今后的智力。
3.鼾症可能影响儿童的面容
儿童在打鼾时由于鼻咽部阻塞、张口呼吸,上下牙齿咬合不正常,久而久之,可导致面部畸形发育,形成“腺样体面容”
4.引起分泌性中耳炎
腺样体增生肥大如果堵塞鼻咽侧壁的咽鼓管咽口,则会引起渗出性中耳炎,出现耳闷塞感、耳鸣、听力减退等症状,甚至影响儿童语言发育。
儿童鼾症有什么表现呢?
1.夜间:睡眠时打鼾、张口呼吸,呼吸费力,可有三凹症、甚至口唇紫绀。睡眠不安,活动过度,多汗,觉醒、挣扎或睡眠惊恐。部分患儿有尿床。
2.白天:多动症、学习成绩差、发育迟缓。相当一部分患儿白天表现为烦躁,易激惹,性格行为异常、注意力缺陷、晨起头痛、学习成绩不良等。
3.睡眠呼吸监测是诊断鼾症的金标准,可以充分了解患儿夜间发病的情况。
4.鼻内镜检查鼻咽顶后壁可见粉红色软组织团块;鼻咽X线侧位拍片或CT扫描为决定性诊断。
儿童鼾症怎么治疗呢?
注意营养,预防感冒,提高机体免疫力,积极治疗原发病,解除呼吸道的阻塞。随着年龄的增长,腺样体将逐渐萎缩,病情可能得到缓解或症状完全消失。有的患儿常常伴有鼻炎,鼻窦炎,经过恰当的治疗鼻腔通气好转,临床症状可以减轻。
但对于大多数单纯为腺样体或/和扁 桃体肥大的患儿来说,腺样体切除术或/和扁桃体摘除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
哪些患者需要手术治疗呢?
1、反复发作鼻塞、睡眠打鼾及憋气、呼吸困难的考虑有腺样体肥大的患儿。
2、并发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
3、反复鼻窦炎发作及咳嗽的患儿。
如何预防儿童鼾症呢?
1.营养方面要保持均衡,防止因营养过剩而出现肥胖。
2.保证儿童作息时间的规律性,减少夜间的剧烈活动。
3.注意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各种急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的发生,避免炎症引起的上呼吸道阻塞。
对于小儿鼾症决不可等闲视之;打鼾的孩子一定要到医院耳鼻喉科去检查,一般都能查出打鼾的原因,而且治疗效果绝大多数都是满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