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诚信食品 > 正文

树立大食物观,建设“蓝色粮仓”

日期:2023/12/10 18:51:24 点击:

 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向耕地草原森林海洋、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要全方位多途径开发食物资源。“蓝色粮仓”是以保障国民食物供给、优化膳食结构、推进海洋渔业健康发展为目标,以海洋空间为依托,以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为手段,以现代海洋高新技术应用为特征,以海洋水产品生产及关联产业为载体的海洋食物供给系统。 

  建设“蓝色粮仓”的战略意义 

  基于大食物观视角,建设“蓝色粮仓”有三方面作用。一是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2022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5565.46万吨,其中海水养殖产量2275.7万吨,建设“蓝色粮仓”,有利于提高国家食物安全保障水平。二是有利于提高居民膳食质量。海洋动物性蛋白质中含有丰富的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畜禽肉产品和植物性食物不具备的,其中一些能够有效改善居民的膳食结构,为提升我国居民健康饮食水平发挥重要作用。三是有利于减少对陆地资源环境的消耗。与陆地“种植-养殖”肉类生产模式相比较,海洋食物生产系统在空间资源占用、水资源消耗、化肥及饲料使用等方面的节约效应十分显著。 

  推动“蓝色粮仓”高质量发展 

  我国“蓝色粮仓”发展应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突破近海生物资源与海洋空间限制,尽快实现蓝色发展战略空间的转换,利用多种手段向更深远的海洋空间要食物资源。 

  一是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充分发挥我国海洋资源丰富的优势,引导海水养殖由近岸滩涂、浅海向离岸深水拓展,结合各区域资源环境条件,探索大型离岸深水网箱、远海养殖工船、深水底播及立体生态养殖等多种技术经济模式,缓解近海浅水养殖压力,减少沿海养殖污染。针对离岸海域增养殖生产的特殊性,依托渔业龙头企业和相关科研院所,结合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探索完善基于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手段的深水网箱、离岸底播等养殖模式的生境检测、饵料投喂、养殖管理养殖技术体系。突破离岸海水养殖技术体系不完备、经营模式不配套等约束,降低离岸养殖成本,提升规模化水平。培育适应离岸养殖发展的后勤补给、冷链物流、加工运销等新业态。加大海洋生物育种研发力度,培育适用于离岸、深水的优质高效养殖品种。 

  二是积极拓展远洋捕捞空间。大力发展远洋渔业资源探测预报技术,提升我国在国际渔业组织中的参与度和话语权,加强与海洋渔业资源丰富国家的渔业合作。提升远洋渔业装备技术水平,加快海洋捕捞船舶装备更新和升级换代,着力推进远洋捕捞关键技术和装备自主研发进程,推动海洋捕捞技术的升级换代。破除远洋水产品冷链运输约束,增强仓储和运输能力,扩大国内市场流通半径。南极磷虾产业是经济价值高的新型业态,应促进我国在南极磷虾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领域实现突破。 

  三是努力提升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适应我国消费升级需要,以海洋水产食品的稳定高效供给为导向,从数量和质量两个层面整合海洋水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产业链条,完善“蓝色粮仓”产业链。重点推进海洋水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工程,以海洋生物活性成分提取和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培育为导向,加快水产品精深加工技术创新,开发功能性海洋生物新产品,满足国民营养健康需求。积极培育远洋水产品国内市场,大力开展对远洋水产品绿色健康、高营养、低脂肪等品质特征的宣传,发展远洋水产品精深加工,创新产品形态,延伸产品功能。 

  四是以海洋生物资源保育为基础推进产业融合发展。改变传统的资源依赖型产业发展模式,加大海洋水产资源恢复和近海渔业生境修复投入,加快海洋牧场和水产资源保护区建设,建立产业、资源、生态协调发展的海洋资源保育和水产品生产新模式。推动海洋水产品生产、海洋旅游、海洋生物医药及海洋生态环保产业的融合发展,积极培育海洋休闲渔业、海洋生物制品、海洋生态环保等跨界融合新业态。 

  建设“蓝色粮仓”,离不开创新驱动。应加大种苗生产、生态养殖设备、疫病防治、深远海网箱及养殖工船制造、饲料生产、智慧化观测设备等方面的技术研发力度,推动相关产业集聚发展。陆海统筹提升海洋食物生产的规模、效率和竞争力,推动“蓝色粮仓”高质量发展,提高我国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提升我国居民的健康饮食水平。 (作者单位:宁波大学东海研究院)

CopyRight 2002-2015 诚信网、聊城市诚信建设促进会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聊城东昌东路159号 电话: 0635-8305688 鲁ICP备16017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