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红黑榜 > 正文

各地多举措完善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 确保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日期:2016/11/1 12:34:20 点击:

2014年7月23日,中央文明委印发《关于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的意见》,就着力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做出明确规定。《意见》指出,要建立诚信红黑名单制度,把恪守诚信者列入“红名单”,把失信违法者列入“黑名单”,各地各部门相继出台措施,建立“红黑榜”发布制度,推进诚信建设制度化。在《意见》出台的两年时间里,我国诚信建设制度化卓有成效,与去年相比,各地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不断优化完善,在限制范围、惩罚力度、发布渠道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与改进,有效的确保了建立健全激励诚信、惩戒失信长效机制,诚信建设制度化再上新台阶。

扩大限制范围 一处失信 处处受限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及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共同发布《陕西省违法失信“黑名单”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办法》图片来源:陕西文明网

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诚信制度化建设,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开展诚信建设专项整治,在“红黑榜”发布制度建立的基础上,建立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不断扩大限制范围,明确限制项目内容,在更大程度上保证褒扬诚信、惩戒失信这一举措的有效落实,构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信用惩戒大格局。

部门联动,强化惩戒机制。2016年4月20日,濮阳市2016年度第二次诚信“红黑榜”新闻发布会进一步强化了联动褒奖惩戒措施,切实建设不能失信、不愿失信、不敢失信的制度体系。在各部门联合执法的重措下,失信被执行人将被限制贷款和办理信用卡,限制开办新公司和投资入股,限制参与政府采购、招标投标,限制行政审批、政府扶持、市场准入、资质认证。2016年7月25日,据武汉市质监局介绍,武汉将通过部门联动响应机制,对被载入失信“黑名单”的企业及相关人员,依法对其采取相应措施实施惩戒,比如在经营、投融资、进出口、工程招投标等方面予以限制或禁止。

措施出台,涉及方方面面。今年九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警示和惩戒机制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规定了11类37项联合惩戒措施,具体措施达100多项,包括从事特定行业或项目限制、政府支持或补贴限制、任职资格限制、准入资格限制、荣誉和授信限制、特殊市场交易限制等。从国家管理、经济活动、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对“老赖”进行限制,最大限度压缩其生存空间。

加大惩戒力度 失信“老赖” 寸步难行

44部门联合签署惩戒失信人备忘录 明确55项惩戒措施  图片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官方微博

2016年以来,各地各部门不断强化对“老赖”的失信惩戒力度,随着网络监管技术和部门联合惩戒机制的不断完善,对那些拒不履行法院判决的失信“老赖”采取严惩措施,惩戒失信被执行人的力度再次升级,原来由一个部门在一个领域对失信当事人实施惩戒,现在变为由多个部门在多个领域对失信当事人共同实施惩戒。惩戒对象既包括失信的自然人,也包括失信的单位及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影响债务履行的直接责任人员、实际控制人。

加强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管理,有效发挥惩戒效用。陕西省西安市中级人民法院今年7月底向社会公布了一批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限制高消费名单及限制出境名单,通过曝光“老赖”,最大限度发挥信用惩戒体系的作用。限制出境的被执行人被扣留了有效护照,法院责令他们不得乘坐飞机,不得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高消费行为。

切实落实联合惩戒措施,实现多领域、跨领域共同惩戒。为打击老赖行为,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最高人民法院牵头,44家单位于1月20日联合签署了《关于对失信被执行人实施联合惩戒的合作备忘录》。据介绍,联合惩戒范围涉及金融机构审批、民商事交易安全、食品药品经营、安全生产、政府优惠性补贴、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法定代表人任职、工作人员招录、文明单位参评、旅游、度假、限制出境及定罪处罚等30多个重点领域。今年6月,《河南省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监管警示系统信息归集和运用管理暂行办法》对外发布,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的企业在银行贷款、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授予荣誉称号等方面受到限制。

扩大惩戒对象范围,组合拳破解执行难。为对被执行人施加压力、敦促其履行义务,北京朝阳法院针对188件执行案件,向269个单位及个人集中发送限制消费令,相关单位被限制高消费的同时,单位法定代表人个人也一并被限制高消费。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与杭州市教委合作,禁止“老赖”子女就读高收费民办学校。一是在高收费民办学校入学报名阶段,通过与法院的失信名单共享,失信被执行人的子女难以报名;二是已入学高收费民办学校的情况,失信被执行人将被认定为高消费会被处罚,情节严重的将追究刑事责任。

拓宽发布渠道 “红黑”双榜 诚信可查

江苏法院24小时直播“抓老赖” 660多万网友见证 图片来源:姑苏晚报

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建立之初,各地主要通过新闻发布会、主流媒体、门户网站等进行名单公示,然而,为了提高“红黑榜”公示的影响力和有效力,方便市民有效快速的了解到相关情况,各地各部门逐渐开始在依托传统媒体的基础上,发挥新媒体手段的强大传播力和广泛性,微博、微信曝光,LED显示屏循环播报等等,扩宽“红黑榜”公开发布渠道,建立统一发布平台,在完善发布制度的同时,也让失信“老赖”无所遁形。

全媒公布,发布形式“亮点”纷呈。2016年1月12日,河南省诚信建设新闻发布会举行通过“全媒体公布、全方位曝光、全过程透明”的方式,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除了通过最高人民法院、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官方网站统一对外公布外,各级法院还充分运用新闻发布会、电视、广播、报纸、网站、微博、微信等手段曝光失信被执行人,公布典型失信被执行人案例,张贴“大头贴”,通过报纸网站“晒老赖”、官方微信“转老赖”、广场屏幕“播老赖”、街头巷尾“贴老赖”,将被执行人的失信信息公之于众。江苏省高院全国首创24小时直播"抓老赖",7月4日晚8点至5日晚8点,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法院执行24小时雷霆出击”直播启动。24小时间,660多万网友参与见证围堵、制裁“老赖”的全程。

建立发布平台,集中发布“红黑榜”。近期,潮州两级法院集中对潮州市共计328人次失信被执行人的名单,在《潮州日报》、市中心大型LED屏幕、潮州中院官方微博、潮州中院门户网站等几大平台进行公开曝光;4月13日,济源市集中发布2016年第一批诚信建设“红黑榜”,本次发布通过济源日报、济源晨报、信用济源网站、诚信济源微信公众号等渠道集中发布,共发布“红黑榜”名单286个。发布渠道的不断拓宽,让市民群众更直观、更便捷的了解“红黑榜”发布情况,形成公开、透明、全民监督的诚信发布制度,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社会营造“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诚信氛围。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诚信建设制度化是完善社会发展秩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要举措。近年来,全国各地在完善“红黑榜”发布制度、推进部门联合惩戒机制、解决法院执行难等方面卓有成效,有力的打击了逃税骗税、恶意逃废债务、侵害消费者权益、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等失信行为,保证社会秩序和市场经济的正常有序运行。诚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过程,在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下,不断推进诚信制度化、常态化,充分利用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的效力,让守信者一路畅通,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CopyRight 2002-2015 诚信网、聊城市诚信建设促进会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聊城东昌东路159号 电话: 0635-8305688 鲁ICP备16017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