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频道
当前位置:首页 > 服务机构 > 正文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助力农户融资

日期:2017/11/2 11:19:41 点击:

我国农村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农村信用体系,而农村信用体系的日益健全和完善,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普惠金融和金融扶贫开发的进程,同时也改善了农村地区信用环境,有效降低了农户融资门槛,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广大农户的融资难问题。但是,由于在农村信用体系建设中,农户信息采集受一些因素制约以及信息分散和不对称性影响,致使农户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始终难以彻底解决。

制约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因素

采集宣传不到位。农户对采集流程、整理、加工、数据库建设及管理缺乏了解。如农户不明确征集信息的目的性,对应履行的义务和享受的权利缺乏知情权。据调查,辽宁省庄河市60%的农户仍未从“存款、贷款、还款还息”的传统观念中走出来,征信知识匮乏,加之对信息采集这一新生事物接受能力较弱,使采集工作始终处于被动,制约了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推进。

信息数据不完整。农户信息采集方式方法过于简单传统,诸如农户对外提供担保、授信贷款、房屋土地权、参加保险等信息,主要依靠涉农银行到乡镇村屯委托两委会填报,填报内容不够完整。加之受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及网络设施基础薄弱的制约,很难提供以“数据库+网络”为核心的农户信用信息服务,采集面不足0.1%,制约了信息数据库的完整建立。

采集价值不突出。信息采集的目的没有体现出农户生产经营信息和融资需求信息。出现了片面采集现象,没有把农户社会信用如保险、担保、融资等信息同时采集。由于信息缺乏可信度和全面性,使评定的“信用户”、“信用村”、“信用乡镇”的信息价值难以在农户融资中显现出来。

奖惩措施不落实。一是正向信用激励措施发挥不明显,诸如给予农户贷款准入、利率优惠、提高额度等,不以采集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度为依据,仍以实地调查作为贷款依据,降低了农户对信用采集的认可度。二是对于农户失信行为惩戒措施不到位,致使一些农户漠视个人信用等现象屡屡存在,制约了农户采集的积极性。

评价机制不完善。农户信用信息采集还缺乏“政府主导、银行主导、社会参与”的系统性评价模式和机制,这样一来,很难对每项指标给予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评价。往往以“大概、可能”的推断方式去猜测,没有坚持客观、公正、公平原则来研判,使采集的农户信息没有给予真实性评价。

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路径

重宣传提认识。农户信息采集及征信宣传教育至关重要,应把握宣传内容深浅难易程度,将宣传内容细化,注重宣传效果,确保农民听得懂、记得住。切实以维护农户消费者权益为重点,宣传提升农村征信信用水平。让农户真正认识到信息采集目的,惠及农户融资。

建制度防泄密。需要对信用评价体系、评级标准、评价程序、管理办法和奖惩制度加以完善,任何人不得以评价权换取信息。采集的农户信息要受法律保护,经过本人同意。采集者需要建立制度,厘清工作流程,规范信息数据管理。与“村两委会”协作配合,以防范采集的农户信息泄露。

扩范围促共享。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在突出社会诚信的同时,更加注重银行贷款、民间借贷、其他融资偿还情况。应增加农户采集数量,提高采集质量。实现财政、农业、金融及基层农业组织共享农户信息。信息采集不应局限于正面信息,对反面信息也应如实采集,降低贷前调查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抓建设树诚信。应教育农户自觉养成良好的信用习惯,借助征信系统,按时归还贷款,树立良好的诚信典范。抓住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有利时机,促进农户讲诚信、守信用,注重自我信息保护。

立标准助融资。在我国,农户信用评级方法及标准仍处于探索阶段,应逐步建立科学的评级指标体系,结合采集的综合信息,找准评价方式方法,为“信用户”、“信用村”评级立标准。合理分配评价指标权重,标明优、良、中、差等级标识,使评价标准具有可得性、更新性、完备性、无冗余性,助力破解农户贷款难、融资贵的难题。(金融时报)

CopyRight 2002-2015 诚信网、聊城市诚信建设促进会 Inc.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聊城东昌东路159号 电话: 0635-8305688 鲁ICP备16017017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