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改委:信用联合奖惩力度将加大 涉及范围会更多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税务总局今日联合举办的信用联动合作暨“信用中国”网站上线两周年媒体通气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表示,过去一年来,我国在多个重点领域构建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有关部门已签署信用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23个,制定联合奖惩措施100多项,初步建立起“发起-响应-反馈”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下一步,联合奖惩的力度会更大,涉及范围会更多,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连维良说,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一项核心机制。目前,在守信联合激励方面,50多个部门共同签署了针对A级纳税人、优秀青年志愿者、海关高级认证企业的3个联合激励备忘录。在失信联合惩戒方面,50多个部门共同签署了税收征管、工商监管、上市公司、法院执行、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的20个联合惩戒备忘录。随着联合奖惩备忘录的覆盖面越来越广,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效果也越来越明显。
有关数据显示,在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方面,截至2017年6月,累计公布失信被执行人761万例。限制733万人次购买飞机票;限制276万人次购买列车软卧、高铁、其他动车组一等座以上车票。84万名失信被执行人因此主动履行义务。截至2017年5月,仅中国工商银行一家就拒绝失信人申请贷款、办理信用卡近80万余笔,涉及资金84亿余元。
在失信企业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方面,截至2017年5月底,全国各级工商、市场监管部门参考最高法提供的“老赖”信息,共依法限制任职企业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等12万人次。在全国范围内对连续两个年度未依法报送年度报告且未进行纳税申报的企业进行清理。2016年全国共吊销企业近52万户。
在违法失信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联合惩戒方面,人民银行、公安部分别将违法失信上市公司相关责任主体信息纳入央行征信系统、公民治安管理数据库。2016年,银监会行政许可查询达5000余次,查到与上市公司相关的违法失信记录200多条,作为行政许可审批的重要参考;保监会在行政许可中查询约1000次,各地派出机构行政许可与行政处罚查询总量近2万次。
在海关失信企业联合惩戒方面,截至2017年3月,海关总署将36家高级认证企业和一般认证企业信用等级下调,限制228家一般信用企业1年内申请适用高级认证企业或者一般认证企业管理,对列入联合惩戒名单的264家企业和有失信记录的77家企业,列为高风险企业,实施严密监管措施,由相关部门设置相应的区域通关一体化或者全国通关一体化高风险参数,对其进出口货物加强单证审核;强化风险分析,对其中存在安全准入(出)的,加强布控查验;同时列为海关后续稽查重点筛选对象。
在农资领域联合惩戒方面,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嵌入农业部行政许可和财政申报系统,进行自动比对和警示;建立农药监管数据库,将多次或严重违法的企业列入指定抽查企业名单,在组织全国农药质量监督抽查时进行重点检查;将违法兽药产品处罚结果设置为行政审批前置条件,在规定年限内停止受理相关事项申请;建立远洋船舶检验黑名单和远洋渔船黑名单,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一定期限内不再受理其产品认可,并对已经检验的产品限期使用。
在电子商务及分享经济领域联合奖惩方面,联合阿里巴巴、腾讯、京东等互联网和电商龙头企业针对恶意刷单、炒作信用评分等建立反“炒信”信息共享机制。已累计发布4期共167户“炒信”黑名单;查处15家“炒信”团伙和338家刷单商家,总涉案金额4亿元;封停或禁搜14万个与“刷单”“炒信”相关的即时通讯群组;屏蔽删除网页搜索相关链接22万条。
连维良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行政审批过程中,对当事人的信用信息做到了“逢报必查”、“逢办必查”。在有关资金和企业债券申报过程中,共有1500多家“黑名单”企业受到限制,涉及金额逾1000亿元。同时,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产品质量、财政性资金管理使用、统计、超限超载、涉金融等领域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都开始取得明显效果。下一步,联合奖惩的力度会更大,涉及范围会更多,效果也一定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