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维良:信用城市建设要勇于探索、先行先试
2017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7月18日在杭州召开。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信用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城市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行先试的重要阵地,城市管理者应当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在杭州,信用可以‘当钱用’”。连维良说,一到杭州,就深切地感受到这里推动信用建设的浓厚氛围:在公交车上,凡是有芝麻信用分的市民都可以先乘车后付款,在图书馆、宾馆酒店、骑行共享单车时等众多场景都能感受到信用的价值。无现金信用支付让市民生活更加便捷,同时也让这座城市变得更有信用了。
他说,目前,国家层面的信用建设制度框架已基本完备,社会各界对加强信用建设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可以说,信用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期,多种信用建设探索与实践都恰逢其时。而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过程中,城市是信用体系建设的先行先试的重要阵地,地方政府是引领城市信用建设的最佳实践者。他鼓励城市管理者:应当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开创城市信用建设新模式,打造守信受益、失信受惩的信用城市。
连维良说,过去两年,43个城市先后启动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创建活动,在重点难点问题上探索创新、率先突破。全国659个城市的信用状况评估结果显示,既有一些城市不断创造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也有一些城市因认识不到位、行动不及时而被警示或约谈,城市信用建设的不平衡性和差异性比较明显。比如,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方面,尚有相当比例的城市尚未启动这项为市场主体明确“身份证号”的工作,297个副省级和地市级城市中,只有3个城市没有重错码,超过一半城市的重错码率在1%以上,甚至有2个城市达10%以上。信用网站建设方面,还有1个省会城市、83个地级市和286个县级市没有开通信用网站。此外,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信息“双公示”方面,有一些示范创建城市上报量为零,截至今年6月底,仍有1个省会城市、56个地级市和217个县级市未开通“双公示”栏目。
他说,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一个严重失信事件产生的恶劣影响很难消除,对所在城市的相关产业和诚信形象也将造成严重打击,这种“一丑遮百俊”的效应需要引起城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那么,信用城市应该长什么样?连维良认为,这需要我们共同打造,“信用有价”的实践应该在更多场景落地:在停车场可以先离场后自动扣费;办理公共事务,可以先办事后补资料;守信企业可以获得政府部门在行政管理、优惠政策、财政资金等方面的更多支持,可以获得金融机构、信用服务机构发放的纯信用贷款;诚信个人可以优先获得创业培训、金融扶持、人才推荐等就业服务……这些都是城市信用体系建设给市民生活、企业成长、城市发展带来的改变。
“信用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最大效益,城市必须加快告别失信,迈向信用城市行列。”连维良说,信用能够激发一个城市的活力,是一个城市的金字招牌,各个城市应该加快迈入信用城市行列,以支撑起更好水平的信用中国。
首届中国城市信用建设高峰论坛论坛由国家发改委指导举办,全国各省市区的300多位分管信用工作的城市管理者参加并联合发布了杭州宣言,希望可以打造深度融合的城市信用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