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建设迎来全面发力组合推动新阶段
刘梦雨
11月30日,省区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座谈会在京召开,来自全国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信用建设牵头单位分管负责人齐聚国家发改委,共同梳理总结今年以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突破,部署安排明年信用建设工作重点。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突破,将为未来的各项信用建设工作提供良好的数据保障、窗口保障、机制保障、法律保障和组织保障,也将有助于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推动“放管服”改革,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十方面重大突破
凸显新进展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以来,各地方各部门创新探索、积极作为、攻坚克难,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主要体现在,全国法人和其他组织存量代码转换基本完成,公共信用信息归集数据量突破132亿条,“信用中国”网站访问量突破10亿人次,联合奖惩领域突破30个,联合奖惩成效取得新突破,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基本清零,双公示信息质、量双升,城市信用监测实现全覆盖,信用立法进程迈出实质性步伐,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获批设立。
数据显示,在失信被执行人联合惩戒方面,截至今年9月,限制842万人次购买机票,限制327万人次购买动车、高铁票,限制7.1万名失信被执行人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及高管,109.9万人慑于信用惩戒主动履行了义务,被从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删除。在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联合惩戒方面,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阻止当事人出境边控信息1201人次,实际阻止出境80人次;4165名当事人被工商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限制担任企业的法定代表人、董事、监事及经理职务;4613户当事人融资授信被限;4552户当事人被财政部门限制政府性资金支持;4525户当事人在政府采购中受限;4446户当事人在实际申请政府土地供应时未获批;4277户当事人在申请受让收费公路权益时受到禁止;4100户当事人发行企业债券申请不予受理;3595户当事人受到高消费方面的限制。在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联合激励方面,今年前三季度,纳税信用A级纳税人享受绿色通道或专门人员帮助办理涉税事项64万户次,享受出口企业管理一类企业便利措施2.9万户次,享受行政审批绿色通道1.7万户次,享受发改、人社、工商、海关等部门各类激励措施25万户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累计向守信企业发放贷款48.2万笔,其中涉及小微企业39.4万笔,小微企业“银税互动”贷款金额5700多亿元。
多部门支撑
共谋更优路径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一项多部门共同推进的工作。会上,国家发改委财金司、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中经网分别汇报介绍了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开展情况、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设情况和“信用中国”网站改版情况,以及城市信用状况监测预警工作情况。
将失信者列入黑名单并实施联合惩戒不是目的,目的是引导他们回归正轨。会议明确,今后将更侧重于将惩戒失信行为转化为引导失信主体纠正失信行为和信用修复。目前,国家发改委财金司正在抓紧研究完善信用修复机制和保障信息主体权益有关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信用修复机制,推动建立市场主体自我整改和承诺、政府认定、市场认可“三位一体”的信用修复机制。
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二期工程初步设计方案于今年初获得批复,“信用中国”2.0版于今年10月15日正式上线,这是今年平台和网站的两项最大进展。下一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将从强化平台和网站全国一体化建设、强化信用信息共建共享、强化平台支撑服务能力建设、强化全国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入手,上下协同、密切合作,更好促进信用信息共享与应用。
城市信用状况监测评价工作自2016年开展以来,积极推动了我国城市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有效提高了城市政府对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的重视程度,加快了城市信用工作的建设步伐,营造了城市积极向上的诚信氛围。
打好五套“组合拳”
新阶段进一步深化落实
连维良指出,信用建设迎来了全面发力、全面渗透、全面提升、组合推动的新阶段。同时,各地方信用建设工作也面临“不足、不畅、不充分、不到位”等需要改进的地方,这也是今后需要突破的重点。要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打好深化落实的五套“组合拳”。
打好信用联合奖惩的组合拳。主要包括制定实施联合奖惩备忘录,认定红黑名单,归集案例,开展失信专项治理,开办信用修复培训。
打好信用信息共享组合拳。主要包括抓平台深度全量共享,抓网站全域深化服务,抓代码零差错全量转换应用,抓主动采集信息长效化,抓主动公示信息长效化。
打好重点领域信用建设组合拳。主要包括城市信用建设,行业信用建设,个人信用建设,法人代表和董监高信用建设,信用服务机构信用建设。
打好信用创新组合拳。主要包括奖惩措施创新,信用监管创新,信用服务创新,信用建设考核创新,信用建设理论创新。
打好信用文化和制度建设组合拳。主要包括开展信用承诺,实施信用修复和志愿服务,信用教育宣传,信用立法,信用标准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