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参缴公积金意义不容小觑
近日,浙江温州龙港市将农民群体纳入住房公积金改革试点,引发关注。推进住房公积金制度惠及更多群体,有助于强化城乡住房保障功能,体现住有所居的政策导向;同时也有利于扩大住房公积金资金来源,缓解部分地区流动性紧张问题,可谓一举多得,意义不容小觑。
近年来,住房公积金制度不断“扩面”,惠及更多新市民群体。具体来看,多地推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缴存面扩大的同时,结构也在不断优化,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成为制度受益者。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住房公积金实际在缴人数已超1.6亿人。
也要看到,不同地区和职业参缴情况仍然存在差异。一方面,东部地区公积金缴存规模整体大于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单位职工缴存人数较多,低收入群体覆盖率相对较低。从这个角度看,将农民纳入公积金缴存对象,能够保障更多群体基本住房需求,帮助更多人减轻住房负担,促进全社会安居稳业;同时也能够持续提升城镇化水平,为房地产市场释放增量。
之前,有人曾担心我国公积金使用效率不高,形成长期沉淀闲置资金等问题。实际上,近年来我国住房公积金使用效率较高。中国社科院发布报告显示,2015年至2019年,我国公积金提取总额始终高于缴存余额,且提取总额增速大于缴存余额增速。截至2020年底,全国参缴人群中累计有1.47亿人提取过公积金。
值得肯定的是,近年来多地放宽公积金提取条件,一些地方推出公积金异地转移接续、互认互贷政策,将使用范围拓展到家庭装修、大病医疗、老旧小区改造等领域。这些举措扩展了公积金的使用场景,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有助于民生改善。
当然,各地住房市场现状和人口结构特点各异,农民参缴住房公积金也要稳妥推进。在坚持房住不炒和因城施策的思路下,各地可进一步探索符合地域特点的公积金制度改革。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将更多人群纳入保障范围,更要进一步完善公积金配套政策,还应建立完善流动性监管体系,利用大数据进行有效监控和有效管理,切实防止流动性风险。
对于服务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各地应广泛听取意见,采取切实可行举措,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线下活动受到一定限制,部分地区提取公积金受到影响,个别城市热线服务不到位,甚至出现黑中介非法提取牟利乱象。对此,有必要进一步简化提取流程,推行线上申请受理,提升办理效率,最大程度惠及缴存者。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存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