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剑指金融领域“异常维权”
李 冰
近年来,以“减免债务”“代理退保”为代表的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乱象持续蔓延,有的已形成有组织的黑色产业链、非法利益链,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金融市场正常秩序。5月11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警惕涉金融领域“代理维权”风险的提示》(以下简称《风险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表达诉求,依法理性维权。
5月10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正式发布《互联网金融从业机构应对异常维权指南》(以下简称《应对异常维权指南》)和《金融领域维权信息网络发布指引》,旨在引导互联网金融机构应对异常维权。
受访者普遍认为,针对非法“代理维权”等金融黑灰产,多方已形成联合打击之势,《风险提示》有利于保护金融消费者和从业机构的合法权益,维护行业的正常秩序,净化金融市场环境。
异常维权可不予受理
《风险提示》显示,“代理维权”乱象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宣传信息夸张不实;牟利方式花样繁多;“维权手段”涉嫌违法违规。《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表达诉求,依法理性维权,不可轻信不法分子虚假承诺,切勿受怂恿参与违法违规活动,避免陷入法律风险陷阱。
《应对异常维权指南》提出,对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异常维权,从业机构可以不予受理,包括维权事项不属于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行为;无反映从业机构侵害维权人合法权益的事实、证据或线索材料;维权人未提供真实身份或提供虚假身份;维权事项已通过司法途径进行处理;消费者已经接受从业机构提供的解决方案,维权人就同一事项再次维权;法律、法规、规章规定不予受理的其他情形。
“从行业来看,监管部门的连续动作有助于形成合力,增强打击非法‘代理维权’等金融黑灰产成效。整体来看,遏制金融黑灰产,净化金融市场环境,需要监管部门、司法部门、金融行业协会及消费者合力共治。”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机构端正积极行动
当前,银行、消费金融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机构正联合打击非法“代理维权”等金融黑灰产。
5月11日,某金融机构向《证券日报》记者讲述案例称,2022年,该机构客户徐某因逾期征信将其贷款信息等提供给中介,中介伪造虚假医院病例材料通过链接上传给该金融机构,并多次向监管机构虚构事实恶意投诉,持续要求删除逾期征信记录。
目前,机构端打击异常维权已有成效。截至4月30日,马上消费已累计推动警方受理打击非法代理维权案件380起(刑事案件68起,行政案件312起),协助公安机关打掉10个非法代理维权团伙;新网银行共推动全国公安机关受理、立案黑灰产团伙案件几十起,协助公安机关抓获犯罪嫌疑人上百人。海尔消费金融已经推动多地公安机关受理打击非法代理维权案件16起;奇富科技自2023年6月份以来,成功促使2000余条黑灰产视频下架。
奇富科技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非法代理维权等金融黑灰产组织向监管部门或信访部门恶意投诉举报,扰乱金融机构的正常经营秩序,严重侵害到平台和其他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信也科技披露,2023年成功识别并标记超2万疑似黑灰产客户,并向相关客户发送了近4000条黑灰产风险提示短信;乐信《2023年度消费者权益保护报告》显示,通过与多方合作,在2023年成功协助警方打击了百余起黑灰产案件,其中涉及“债闹”黑灰产案件19起。
“非法代理维权挤占了社会及金融机构大量的消保资源,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对正常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造成冲击。对于这类金融黑产,我们始终保持常态化、高压化姿态,坚决打击、绝不姑息。”乐信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说。
“《应对异常维权指南》大幅提升金融机构处理维权请求的效率,有助于提高整体的服务质量。”北京鑫科金融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甘玉涛建议,未来,各方形成合力,构建立体化、全方位打击的长效机制,切实防止金融黑灰产“改头换面”。